查看原文
其他

气候变化大讲堂(第27期)成功举办

ICCSD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
2024-08-30
10月12日下午,气候变化大讲堂第二十七期在线下及线上双会场举行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工程热物理专家、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带来一场题为“二氧化碳捕集、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”的精彩演讲。本期大讲堂作为华大学“碳中和能力提升项目”基础必修模块课程,近400名师生在清华大学主楼线下会场及荷塘雨课堂线上听课。大讲堂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教授主持。

图为姜培学院士主讲


图为李政教授主持


姜培学首先就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的概念和产生背景进行了介绍,并系统讲述了燃烧后捕集、燃烧前捕集、富氧燃烧捕集、工业流程中捕集四种典型捕集技术,总结了不同的运输、封存和利用方式的特点。内容丰富全面,阐释简明精炼,系统性梳理了CCUS技术各个环节。


随后,姜培学讲解了CCUS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,从能源系统和电力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背景切入,整理了CCUS技术在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中所发挥作用的各类评估报告,详细介绍了CCUS技术在电力、工业和制氢等领域的具体应用,并展望了CCUS技术在未来不同时间阶段所承担的角色变化。


图为大讲堂线下会场现场


姜培学进一步分享了国内外CCUS技术进展与相关政策,结合自身经历和研究经验对CCUS技术在美洲、欧洲、亚太等地区的发展进行了比较,并总结归纳了我国不断深化的技术发展和政策设计,以及当前示范应用的部分项目。最后,姜培学分享了团队在碳封存和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,包含二氧化碳长期地质封存技术研究、二氧化碳非常规油/气/热增产技术研究和CCUS全链技术与水-CO2-经济分析研究等,极大地丰富了学子们的知识面。


图为现场学生提问


演讲结束后,线下线上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,姜培学院士对同学们的问题均进行了回应和解答。姜培学院士认为CCUS技术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,但近十年的技术研究是不可或缺的,希望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为国家核心技术发展贡献自身力量。


图为现场合影


撰稿 | 何岳璋
审核 | 洪毅 王彬彬 


















气候大讲堂回顾


首讲| 解振华对话美国前气候特使斯特恩No.2|大卫·艾顿:  全球能源转型的技术讯号No.3| 莫利瓦:通往2020:可持续发展、国际合作及多边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No.4| 尼古拉斯·斯特恩:加速气候行动 探索包容性增长No.5|凯瑟琳·麦肯娜:青年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No.6|卡涅特:欧盟坚决落实《巴黎协定》No.7|阿米纳:世界需要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No.8|倪西蔓:力拓要做低碳未来领跑者No.9|戴思攀:展望世界能源转型未来No.10|解振华院长主讲气候第一课No.11|舒尔策分享德国气候新政No.12| 英格·安德森:绿色就是进步No.13|何建坤: 展望气候治理新形势
No.14|李政: “庖丁解牛”话转型No.15|图比亚娜看好中欧气候伙伴关系
No.16|何建坤详解中国碳中和路径
No.17|弗兰斯·蒂默曼斯详解欧盟绿色新政最新进展
No.18|帕特丽夏·埃斯皮诺萨:气候变化与疫情后的绿色复苏
No.19|陆克文:至关重要的中美应对气候变化No.20|杜祥琬:物理学的视角:气候与能源No.21|翟盘茂: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方面的几个最新认知

No.22|李高: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行动 

No.23|李政: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

No.24|陈巧玲:世界能源大趋势

No.25|刘合: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路径

No.26|王毅:科学把握双碳变革战略 系统构建碳中和转型新格局


点击查看👆


 

气候征程 携手共进

支持我们请点击“在看” “分享”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